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正文

天天谈环保就能治霾吗?到底要吃饭还是要呼吸?

时间:2017-01-04 15:34: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这几天,让北方人最纠心的可能不是一泻千里的债市,也不是萎靡不振的股市,而是自己的城市。从华北到关中,雾霭笼罩了11个省市;23个城市启动红色警报,十面“霾”伏正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
  
  其中,河北的状况尤其堪忧,省内多地AQI(空气质量指数)出现爆表,省会石家庄的PM2.5指数更是突破1000,让人“叹为观止”,要知道,标准情况下该指数仅为75。
  
  其实京津冀地区雾霾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与过往不同的是,这次似乎都不忍苛责谁。马甲袋金融研究员Allium套用一句流行语来说,“他们(政府)真的很努力啊!”
  
  早在今年11月,河北就对487名责任人实施问责,其中5人被追究刑责,石家庄还发布了“史上最严的防污染方案”,并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全体市民致歉。但这些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因很简单。马甲袋金融研究员Allium注意到,在治霾方案中,露天矿山、石材加工、钢铁、水逆、玻璃等数十种行业被要求全面停产。还有建筑物拆迁、道路开挖等没有市政府特批,都不允许开工。机智的读者肯定一眼就看出来了,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如果严格按照方案执行,那意味着大多数经济活动都将停止。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工厂永远就这样停工下去了,毕竟大家还要“吃饭”啊! 所以,雾霾走了又来了,还更来势汹汹了。
  
  结合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河北所面临的尴尬也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马甲袋金融研究员Allium认为,我们的GDP增速虽然依旧保持6.7%的高增长。但实际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有专家学者统计称,如果去掉房地产和金融等虚拟行业,实际GDP的增速仅有3.6%!所以,近几年对“实体经济回归”的呼唤此起彼伏。
  
  可是,谈何容易?过去的中国经济有三辆马车拉动。第一辆是金融、房地产,这辆车虽然还能跑,但奔太快了,再下去恐怕要散架了!无论如何也要让他缓缓。第二辆是过去我们引以为傲的外贸。虽然8.11汇改后,人民币累计贬值已累计达9%,但受制于国际经济大局势,外贸依然不见起色。并且随着人力成本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升,正面临着成本高,利润薄的困境。2016年前三季度,出口仅有1.54万亿美元,下降7.5%,贸易顺差为3964亿美元,下降5.4%。没办法了,剩下的只能靠那些钢铁、水泥、煤炭等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产业了。虽然在后工业时代,他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越来越微弱,但是,目前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我们只能依靠他们。因此,如果我们把空气污染误以为只是一个环保问题,那么中国将永远深陷在“要吃饭”还是“要呼吸”的两难选择中。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就不难发现河北,乃至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所面临的尴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经济转型”成了近几年改革的主旨了。未来,环保业、服务业、娱乐业等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不断提升他们在经济中的比重,渐渐取代那些高污染产业。马甲袋金融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投融资信息中介平台,也紧随政策的春风,推出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白熊袋,其本身是一个从事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的景观农庄项目,契合时下经济转型的方向,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马甲袋金融研究员Allium建议可以购买相关题材的股票型基金,相必在2017年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没有健康的环境,创造再多的物质与财富,对我们又有何意义呢?空谈环保是没有用的,无论中国经济的前路如何艰难,转型都势在必行。
相关热词搜索: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