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正文

极速退烧的校园贷,如何重整旗鼓?

时间:2016-10-17 11:39: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下半年自监管细则颁布之后,整个p2p行业都进入调整期。校园贷更是首当其冲,趣分期、名校贷先后宣布停止校园分期业务。媒体也频频爆出负面新闻,裸条借贷,还款无力导致学生跳楼等报道骇人听闻,令人唏嘘,校园贷市场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国家统计局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超过2600万人。若假设五分之一大学生有贷款需求,平均每人贷款5000元,那么将有超过500万的学生有着2600亿的贷款需求。庞大的市场也带来了多平台的竞争,各种“某某分期”、“校园XX”,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各平台疯狂“划地”抢占校园市场。不仅如此,蚂蚁花呗和京东校园白条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局”,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分期市场,让本身就“激烈”的竞争升上到了“残酷”的级别。 

如此激烈的竞争,校园贷是如何遍地开花的呢?据马甲袋金融研究员Frank调查,校园贷的主要推广方式是通过学生代理,以地推的方式增加用户量。校园代理在大学校园,学生宿舍,凭借宣传单页,二维码,“扫楼”向学生推荐校园贷产品,每增加一个有效的注册用户,每成功吸引用户成交一单,代理就能获得丰厚的提成。甚至有些代理会带头“刷单”,假造出相当可观的成交量。这种独特的“校园模式”能在短时间内让平台扩大到巨大的规模,平台就能吸引到可观的风险投资,但这其中的泡沫越聚越大,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校园贷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征信,大学生在进校园之前就没有足够的社会经历,大学三四年也留不下有价值的信用评价。征信也不是校园贷平台运营的重要关注点。许多平台甚至会打出“最快XX分钟审核,次日放贷”这样的招牌来吸引用户,几分钟审核?几分钟里面能审核什么?谈何风险把控?网贷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征信,而在校园贷市场里,反倒成了最薄弱的环节。 

马甲袋金融研究员Frank认为,征信这一块不能完善,校园贷运营一定不能稳定,平台应该与校方合作,接入每个学生的户籍资料,学校表现,成绩等类信息,完成更可靠的征信。

校园贷“野蛮生长”的背后,也与监管不严有相当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前几年在校园贷行业根本没有监管存在,平台的资金没有有效的托管和监管途径。部分平台的宣传,也没有明确披露真实的利率和逾期费率,利率高得吓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群体根本无力偿还,还款困难的现象多了,违规催款就出现了。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推越大,似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灰色地带”。 

监管必须落实到位,八月份出台的监管细则关于校园贷列出了几项负面清单,条款极其严苛,这也是许多平台退出的原因。马甲袋金融研究员Frank对此十分认同,违规严重的平台就不应该继续坑害学生。对于正在调整的平台,Frank指出,与校方合作仍是一个好的选择,学校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如果学校介入,一定会抬高平台门槛,另一些不正规平台望而却步。

监管如果落实,地推模式不被允许,放贷门槛提高,不得发放高利贷,等等,条条款款让校园贷现有的模式举步维艰。如果现有平台纷纷退出,转向工薪阶层的消费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不比校园市场小,毕竟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在这领域盘踞多年,地位难以撼动。但各平台转型后,校园市场的空白又留了出来,终究还是要被填充的。 

学生群体收入来源少,贷款需求大,但理财意识缺乏,校园贷开发这个市场存在一定道德风险。学生在校期间还是少做一些激进的投资或是贷款,毕竟手上的钱大都是父母给的,借来的钱也不是不用还。等到毕业工作以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再投入金融投资市场,在马甲袋金融这样的网贷平台选择一些合适的投资,是相对较合适的选择。校园贷还是要回归“校园”的本质,以助学和就学辅导为主要运营方向,把消费市场留给风控能力强的互联网金融。 

但所有的一切都要建立在一套完善的征信体系之上,校园贷企业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征信,合理利用大数据信息,借鉴信用卡的申请模型,接入学校的信息数据,是几个可能的方案。多平台的退出其实给了现存平台机会,做好征信,合规运营这两点,校园贷平台或许还能重新获得市场的信赖。

相关热词搜索: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