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贵州思南乌江东岸的一颗璀璨明珠

时间:2015-05-04 14:47: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国网新闻中心(陈时安) 在巍巍梵净山麓,千里乌江东岸,坐落着一个青山环抱民居、鲜花装点小院,宽亮整洁的村道将一栋栋民居串联在一起的小山庄,它就是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
  
  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昔日的“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的穷山村,通过干部群众几年的艰苦创业,率先在思南建成小康村。先后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五好基层党组织”、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创建示范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省级示范单位等称号,1000多名农民过着比城里人更优越的生活,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文明富裕的华丽转身。
  
  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告诉笔者,该村用短短的5年时间实现小康,最关键的是在干部群众中培育和践行吃苦耐劳、文明诚信、包容开放、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青杠坝精神”,念好“富、学、乐、美、治”五字经,探索一条“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小康发展之路。
  
  围绕“富”字找出路
  
  青杠坝村耕地总面积510亩,辖6个村民组,228户,1058人,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到85%以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山村,荒山荒坡面积大,土壤贫瘠。村党支部采取“水路不通走旱路”办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创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村委会主任赵小虎向笔者算了产业结构调整收益帐:2014年,村“两委”组织农民种大蒜300亩、西瓜100亩、辣椒300亩、经果林200亩,发展蛋鸡肉鸡养殖、小规模肉牛、獭兔等养殖业,有序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比2013年人均纯收入9900元,增长了19.2%。
  
  充分整合和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80万元增加到了300万元以上,成为思南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围绕“学”字提素质
  
  “青杠坝好地方,绿水青山春常在,鸟语花香人舒畅。党的政策来引路,党员干部帮民忙,既学习来又生产,人寿年丰牛羊壮。大事小事民做主、农民群众把家当。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办事新风尚,干群齐心抓发展,农民生活心欢畅,‘心.欢.畅’……”这是青杠坝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歌舞剧。
  
  “我们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遵纪守法、文明诚信,来源于村党支部的经常宣传与教育。”农民蒋中兵高兴地告诉笔者。
  
  村委会委员罗亨富介绍,近几年,村两委本着“治穷先治愚”的理念,树立青杠坝精神,坚持打好提升农民素质的四大攻坚战。打好提升农民政治素质攻坚战,坚持每月召开2次村民大会,村干部轮流向村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每周村组干部走访农户家庭,向农民讲解党的惠民政策,教育农民感党恩、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打好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攻坚战,村支书带领村组干部轮流上道德讲堂讲道德课,运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每个月换一次“立德榜”的内容,上“立德榜”的人物在道德讲堂上向村民讲述自己的故事,教育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提升农民法律素质攻坚战,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20期,免费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00多份,向农民赠送法律知识读本200余册,村委会还专门组织一批政策、法治宣教员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打好提升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攻坚战,建立远程教育基地、科普协会、文化夜校,定期组织农民培训,提升农民创业本领。
  
  围绕“乐”字扬新风
  
  “虽然我在这里工作累了点,但苦中有乐,一方面村里的健康娱乐设施较齐全,另一方面村里经常组织农民开展文体活动,扬起了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在村里工作的大学生梁爽告诉笔者。
  
  近年来,青杠坝村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群众休闲娱乐广场。修建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亲情室,为留守儿童、老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及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儿女亲情聊天、视频通话的良好场所。修建了一座供村民大小事务统一用餐的农民生活接待站,使村民操办酒席及其他大小事务统一用餐规范化;新建农民文化长廊、路灯、游泳池、体育设施等固定资产达到了600万元以上。
  
  2015年春,举办第四届青杠坝村“农民运动会”,对获奖运动员和计生诚信户、产业发展大户、外出务工回家创业人员、优秀党员、优秀村民组长、优秀保洁员、优秀宣教员、“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丈夫”、文艺宣传队、“五好家庭”进行表彰,对本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品德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考取一本、二本的学生分别发放2000元和1000元的奖金。
  
  围绕“美”字创品牌
  
  走进青杠坝,无论您走到养殖小区,还是走到种植基地和农户家庭,处处整洁靓丽。
  
  冷朝刚告诉笔者,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美”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新村。修建垃圾池与处理站,硬化通组公路和通户便道。把发展经果林与美化乡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绿化村寨四周和道路两旁,农居房前栽花种草。把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写进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的日常维护、垃圾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建设228户沼气项目,积极推进改圈、改厕、改厨,发展生态经济。每年从村集体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聘请卫生保洁员,每天对公路及公路两旁的垃圾进行清扫、拉运和填埋,实现村庄亮洁的常态化。
  
  围绕“治”字建强村
  
  “在我们村,村干部最讲民主,村里的大事都由村民作主,村民自觉遵章守法,全村没有一起违法犯罪活动、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和民事纠纷、党员干部没有一起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农民王仕兰告诉笔者。
  
  近年来,青杠坝村“两委”把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深入推行村民自治,以民主集聚发展正能量,依法治破发展难题,以德治激发干部群众发展精气神。
  
  推行海选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向村民述职,由村民评议工作成绩的大小。
  
  发展规划、村规民约、公共设施建设等一律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激发了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
  
  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财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合作联社章程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
  
  实行村务、党务适时公开,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向广大群众公布村各项事务的最新信息,既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又便于群众监督、参与村务管理。
  
  加强德治与法治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正确引导村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察民情、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和以资代劳筹集资金70万元,建设村内主干道2千米,解决了村民出行、农资农产品运输问题,拉出了新村建设的基本框架。
  
  为民办事立马立行、说到做到。投资150万元建设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为党员开展活动、村民议事、为民服务、科技传播、文化活动提供很好平台。
  
  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8%。建设了村卫生室,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联网,小病可以直接在村卫生室报销。
  
  流转土地200亩,打造精品水果基地;成立了福农专业合作社,为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修建了由村集体组织合作联社运营的村级生活接待站等村级集体项目。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如今富裕起来的青杠坝人没有躺在过去辉煌的温床上,而是奋力前行,努力把青杠坝村打造成为思南乃至铜仁市的“华西村”。
相关热词搜索:思南 乌江 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