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纵笔有天随飞翰藏诗心 李野华评郭金良书法艺术

时间:2017-01-19 11:49: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

  纵笔有天随飞翰藏诗心 李野华评郭金良书法艺术

  (文/中国艺术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李野华)

  中国新闻头条网 新闻中国采编 中国新闻采编网  赢信报道:固然,良子不是职业书法家,认识良子是在一次全国的文学诗歌的研讨会上。开会之余,良子拿出他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来点评,他知道我是艺评人,很客气的专门请我说说。当时很匆忙,记得说了一大推,最清楚的感受是,良子虽然不是职业书法家,但也正因如此,他也少去了许多搞书法的人的矫情、矫饰,正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我十分看好,因为这些年在书法界我知道,很多的人急功近利,唯评委、评论的眼光是瞻,很多的人在形式和技法表现上下足功夫,表面文章绝对的好,一读尚好,再读则无味,再再读则如白水。

\

  随着与良子交往日深,于书法我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当今书坛,不可否认存在着诸多弊端,假模假式的书法作品充斥着展厅,单纯的博眼球的花样翻新已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怀疑。不得不说良子的书法给了书法另一个可追可寻可以践行的答案。

\

  “流美者,人也”。刘熙载讲“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古贤也讲“书为心画”。也就是说书法是文化的核心地位,毕竟最后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良子作为诗人,恰到好处地印证了这一点。一个严格意义的书法家,必须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与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在笔下展现出源于生活的美好与精进的心性。良子他特有的诗人生活的敏锐和对生命内在的深刻体验,使之作用于书法,便有了足够与书法本体对话的语言。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古穆、大气和纵横洒脱的线性表达。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诗词歌赋的灵魂寄托,如果一个书法人连基础的文化与修养都不重视,都不追求,技法再好,都是无病呻吟。“艺进乎道”就是这个道理。

\

  学问之于艺术,有选择性,有个体的差异性。艺术是纯个人的活动,是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的个人体验,是个人对美的关照的产物,它更具有感性、主观性、独特性。王国维曾说过:“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作者是也。”仍是王国维的话:“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由此可以看出学问和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有相反相斥的一面。有了学问,能见微知著,审时度势,谓之老练,但它又能使人丧失率真,偏于圆滑。

\

  我不得不佩服良子在写诗写字,做学问与做艺之间的把握。进得去出得来,具形而上于形而下。既有见微知著的哲人的思考,也有诗人真性情的“一真孤露”。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两个字“嚼头”。气象博大而不失细致的人文关怀;笔法丰富而不失真诚的天真物语。这也就是我在前文提到的,许多所谓职业书法家致命的缺见。

\

  尽管我不喜欢职业书法家这个定性,但既然是做书评,还是要回归书法本体的解读。

\

  良子的书法,胎息二王,尤其是大令的开张爽利,笔法的强劲对良子影响颇深。在这些年的不断的积案和沉淀中,良子上溯秦汉,在汉书和篆书里建骨张筋。碑骨帖魂,自立秀雅。近年来,他尤其钟情大草,以王铎、徐青藤为根基,旁及怀素。窥其草书,如观蛇斗,惊蛇迅疾游走于草丛;如见马驰,天马独来独往于空中。软笔硬字,如椎画沙。动与静、形与神、意与象、阴与阳、拙与巧、情与理、雅与俗尽在笔走龙蛇时,情动于心。孔子曰“发乎情,止乎礼”。他的意驭墨,发乎于“可喜可愕”,之情止乎于“无穷无尽”之境。以变求新,以新求精,对艺术的追求的至纯至美。正像林散之先生在《作书》诗说的那样:“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良子的作品时或激情狂放,笔墨酣畅淋漓,用墨大胆,笔法连绵缠绕。他的另一些作品则表现着文静秀雅,笔墨温润,得安然静美之真谛。良子书法常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虽似曾相识,细察之则非”之境界展现他的审美与倾述。

\

  清人姚鼐在《论书绝句》中说:“笔端神动有天随,迅速淹迟两未知。莫道忽忽真不假,苦将矜意作张芝。”

\

  良子快意人生,醉情笔墨,能纳百川,具壮美,融古今,随时变,守正法,极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良子的书法艺术花园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来。

  附:郭金良简介

\

  郭金良 笔名良子,知名诗人,一九六二生于黑龙江五常县,现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內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副秘书长,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

相关热词搜索:飞翰 诗心 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