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 > 正文

限制公款消费引发高消费变局:送奢侈礼品涉嫌变相行贿

时间:2013-05-02 09:48:07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牛气冲天”的奢侈品行情明显下挫,一些品牌也暂时放缓在中国的拓展计划。
  
  眼下,公务人员消费奢侈品饱受诟病,“成由勤俭败由奢”呼声不绝于耳。社会舆论认为,在刚刚解决温饱、尚未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社会宣扬奢侈消费,显然不符合国情。
  
  奢侈品消费应声“下落”
  
  公款消费“收紧”,奢侈品销量应声“下落”,一些奢侈品牌高增长随即遇到“瓶颈”。贝恩公司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为7%,与前两年30%以上的增速已有一定落差。
  
  记者走访上海一些奢侈品专卖店也发现,购买人数明显“缩水”。位于上海南京路上的一家纪梵希[微博]专卖店前段时间开始打折,近日已关门。另一家奢侈品店员表示,由于税务局查得严,以办公用品为名目的发票暂时开不出来,顶多只能将珠宝、手表以“皮具”名义出售,销量下滑两成左右。
  
  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1月20日至2月20日,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为8.3亿美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销售下跌近53%。2013年,包括古驰、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在华放缓扩张的消息陆续传来。路易·威登高层此前表示,将全面抑制扩张,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
  
  限制“发票擦边球”
  
  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的数据,2011年人均GDP排名中,中国名列第86位。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
  
  记者调查发现,在奢侈品消费巨额数据的背后,仍然暗藏着公务浪费、权钱交易的需求。为了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不少奢侈品牌都“入乡随俗”,给予购物者最大限度的“方便”。
  
  在上海一家普拉达(PRADA)专卖店,销售人员介绍,买动辄上万元的奢侈皮具,开发票可以是“礼品”,也可以是“工作服”,显然为了报销方便。“发票擦边球”是不是违规,其实奢侈品公司心里非常清楚。一位资深业内专家说,今年以来,一些奢侈品牌的高层都担心这样“变相”协助“公款消费”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已经采取了行动。
  
  送奢侈礼品涉嫌变相行贿
  
  温州商人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年买的奢侈品牌皮包可能就有几十个,根本不是自用,几乎都是送礼,大多送官员。“这些东西价值高,对方接受了也感觉是个礼品,不烫手,几乎就是送钱,听说现在还有专门回收兑现的渠道。”
  
  专家建议,应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切断公款送礼的资金源头;对预算外资金加强管理,遏制这部分资金的体外循环;同时加大对私相授受、权钱交易的打击力度。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说,报销发票不允许开“礼品”等项目,必须标注具体的商品信息,便于对商品去向进行监督,严查企业主向公务人员送礼行为。“要把政府花的每一分钱纳入预算管理并公之于众,到年终时能够说明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刘春彦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申恩威建议,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的做法,将礼品金额限定在一定数目之内,超过这一额度,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以公款行贿罪论处,对公款送礼方和接收方,均以涉案次数反映的实际金额累计量刑。
  
  
相关热词搜索:限制 公款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