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 > 正文

华兰生物“缺血”困局待解

时间:2013-04-22 09:08:23 来源:腾讯财经 评论:0 点击:

  3月30日,华兰生物封丘单采血浆站门前,献完血浆的“献浆员”正在等待同伴。他们将乘坐免费的面包车返回村里。
  
  近期,H7N9禽流感病毒肆虐多个省市,多只疫苗概念股的股价在爆炒中一路上扬。地处河南中部城市新乡的华兰生物即是其中一家。
  
  在业内,华兰生物更牵动资本市场神经的是其国内血液制品龙头企业身份。作为中国拥有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华兰生物近期发布的2012年报显示,其净利再度下挫。
  
  年报显示,华兰生物在河南已经开设了2家血浆站。要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艾滋病暴发后,河南就关闭了境内全部血浆站。
  
  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仍未完全走出艾滋病阴影的河南,在采血机构设置上依然保持谨慎。目前,华兰生物在河南开设的两家血浆站中,只有一家可以为其供应血浆原料,另一家直至去年11月才拿到批复,目前仍在建。这意味着,华兰生物血浆原料短缺的困局,短期内依旧难解。
  
  定位于生物技术高科企业的华兰生物,近年来迈开其第二条腿——疫苗研发和生产。去年疫苗实现营收近3亿。但华兰的疫苗产业,特别是流感疫苗,在国内受制于政策起伏和疫情因素,发展亦不算顺利。
  
  奖金礼品刺激献浆热情
  
  张全友估算说,仅献浆一项,他去年可从血浆站获得6000多元的收入。
  
  自打“华兰生物单采血浆站”2010年落户封丘县城后,原本做商标设计的张全友就关了门店,买了辆14座的面包车为血浆站跑起了运输。
  
  血浆站是幢白色的二层楼。楼顶处写着“献浆无损健康、救人功德无量”的红色大字。一楼大厅的进门处,摆放着“2013年献血浆奖励政策”的宣传栏;另外还有宣传栏介绍了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捐献血浆的事迹。
  
  乘客是他早上从封丘县下面的村子里接来的。下午两点左右,司机张全友再把他们送回村子。根据行驶距离,血浆站的工作人员,每天下午会付给张全友三五十块或更多的报酬。
  
  血浆站将张全友的乘客们叫做“献浆员”。3月下旬,三四十岁的留守妇女们是献浆员队伍的主力。而在春节那段时间,走进血浆站更多的是打工返乡的男人。
  
  献浆员们所捐献的血浆,归封丘采浆站的母公司——位于新乡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据报道,利用一袋血浆,华兰生物可生产人血白蛋白、人凝血因子等38个规格的11种产品。
  
  根据规定,献浆员须是封丘当地户籍、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且男女体重分别不得低于50公斤和45公斤。封丘80万的总人口中,目前在血浆站登记的献浆员数量约2万人。
  
  对血浆站的构造和献浆的过程,大多数献浆员“轻车熟路”。走进血浆站的大厅、排队体检合格后,他们躺上血浆站2楼的一排机器。
  
  机器自动将他们体内不超过580毫升的血液抽出,分离出血浆后,再将血细胞回输到献浆员体内。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最后,献浆员们从离楼梯口不远的窗口,领200元补贴离去。
  
  除了200元补贴、免费接送外,血浆站还有其他一些旨在刺激献浆积极性的措施。比如,90天内连续献浆4、5、6次,可分别获得100元、150元和200元的奖励;年度献浆24次以上,可获得价值800元的礼品。
  
  张全友自己就是一名献浆员,并且比一般人要“狂热”。去年,他跟妻子每人月均献浆2次,全年总计24次。这样的频率,也是卫生部出台的《单采血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上限。2012年春节前后,血浆站送给了张全友一台新乡当地产的新飞牌洗衣机。他偶尔还会领到卫生纸、水杯等奖品。他说,他献浆不只是为了钱,更多的是“为了健康和爱心”。
  
  在这个豫中县城,这也是多数献浆员的“标准答案”。很少有人谈钱。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河南驻马店等地非法血浆站泛滥,部分因贫穷去卖浆的农民,罹患艾滋病。河南省境内的全部血浆站遂被政府关停。
  
  近20年过去了,封丘血浆站成为河南重新“冒出”的第一家血浆站。机器取代了手工采集,但部分献浆员仍担心被乡邻说“为了钱去卖浆”。
  
  华兰生物董事会秘书范蓓说,血浆站一直试图通过宣传“救死扶伤”、“血浆银行”等概念,消除这些负面声音,并说服更多的人前来献浆。
  
  来自河南省卫生厅的数据显示,2012年,封丘血浆站采浆量在50吨左右。此前一年,机构的研报中估计,封丘站采浆量为25吨。
  
  四年内净利润锐减过半
  
  血浆的匮乏,踩住“高速奔跑”了十余年的血液制品业务的“刹车”。
  
  这家国内目前血浆综合利用率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1992年时在河南新乡成立,2004年登陆中小板。现年64岁的安康为其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兰生物2003年的营业收入为2.53亿元。10年后的2012年,其营业收入增长至9.72亿元。
  
  从2009年到2012年,华兰生物的业绩走出了一条“遽然上涨而后大幅下降”的曲线。2009年,华兰生物营业收入由2008年的4.75亿元涨至12.2亿元,增幅高达156.86%;净利润也同比大涨224.94%,由2008年的1.87亿元涨至6.08亿元。
  
  2010年,华兰生物的营收和净利继续冲高,分别达到12.61亿元和6.12亿元。
  
  但接下来的2011年,华兰生物迎来“发展史上极为困难的一年”,其营收和净利润为9.6亿元和3.7亿元,同比分别大降23.8%和39.46%。驱动业绩的双轮同时“卡壳”——2011年,疫苗业务收入则从2010年的5.12亿元,锐减58%至2.15亿元;血液制品业务收入也降至7.46亿元。
  
  业绩的萎靡在2012年仍在持续。2012年,华兰生物实现营收9.72亿元,净利润为3亿元,较2009年的6.08亿元锐减一半。其中,血液制品业务收入为7.24亿元,同比下降2.9%。
  
  据悉,2001年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就已停止审批新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这也意味着,十年下来,华兰生物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仍然只有二三十家。另一方面,如治疗血友病的人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在国内市场时常断货。并且随着其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市场需求更为旺盛。
  
  2010年的年报中,华兰生物三次用“供不应求”形容血液制品所面临的市场状况。
  
  血液制品“无米下炊”
  
  华兰生物多位高管均表达过公司原料紧缺的无奈,“没有原料,就没有米下锅”。
  
  血浆是血液制品最主要的生产原料。此前有数据显示,血浆成本占华兰生物血液制品成本的75%。
  
  自1984年以来,出于“将艾滋病御于国门之外”的考虑,除了人血白蛋白外,始终禁止血浆等血液制品的进口。国内血液制品企业所需的血浆,均需来自国内的单采血浆站。
  
  卫生部于2008年出台的《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应当符合当地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2011年7月,贵州下发了《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按照此规划要求,贵州的单采血浆站数量将由20家减为4家,其中涉及华兰生物6家中的5家将停止采浆。
  
  此举使华兰生物每年减少200多吨的采浆量,占到其年采浆量的近50%。“那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华兰生物董事会秘书范蓓回忆说。
  
  今年3月,一家机构根据人血白蛋白产品的批签发数据测算得出,2012年华兰生物的投浆量为360吨左右。与这个数字相对比的是,华兰生物在其招股说明书中称,2003年时其投浆量为688吨。
  
  在这期间,华兰生物血液制品产能却大幅扩张。2010年时有数据称,整个华兰生物已具有年处理2500吨血浆的能力。2012年,新乡当地媒体报道称,华兰生物在新乡的工厂将投入1.5亿元改造,届时年处理血浆生产能力达800吨。
  
  范蓓称,制约华兰生物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原料紧缺,可以说是面临“无米下炊”的局面。现在几个子公司加起来有几千吨产能,但现在的投浆量远远无法满足这些产能。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就血浆站的事情向河南省和新乡市政府呼吁。
  
  今年初,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没有原料,就没有米下锅。”他说,他有时感觉很无奈。
  
  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董薇透露,华兰生物多次通过新乡市政府向河南省政府建言开设血浆站。
  
  2009年,华兰生物接到河南省卫生厅的批复,获准在新乡市封丘县开设一家单采血浆站。这也是近20年以来,河南官方批复成立的第一家血浆站。
  
  封丘血浆站9年“争取”而来
  
  有了官方批复成立的第一家血浆站,但政府在采血机构设置上依然保持谨慎。
  
  安康称,封丘血浆站是“经过很多的争取而来的”。另有报道称,这一争取时间长达9年。
  
  据董薇介绍,因为上世纪90年代河南驻马店等地单采血浆站失控导致的艾滋病问题,自此以后,对于单采血浆站的设立,河南省极为谨慎,一直坚持“少设、严管”原则。他说,政府在权衡是否开设血浆站时,还需考虑到保证临床供血的平衡。据介绍,河南当前已是仅次于广东、山东等地的全国临床用血大户。
  
  河南省输血协会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河南多个城市的临床供血相对紧张。他担心,单采血浆站的设立,可能会影响到当地民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对此,华兰生物的回应是,无偿献血以城市居民为主,而血浆站则主要建在县级城市,二者冲突并不明显。
  
  董薇称,2009年时,河南省政府批准了为期3年的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在该规划中,河南省提出,要设立1-2家单采血浆站进行试点。河南省卫生厅“借鉴了他省经验,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后,制定出了河南单采血浆站的验收标准,标准具体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和人员配置等。
  
  新乡媒体报道称,2010年9月,河南省卫生厅官员到封丘血浆站视察时要求“确保不出现任何血液质量问题”。
  
  对封丘单采血浆站,范蓓感觉到,政府的监管要严于行业标准,“如果说其他省的血浆站拿到90分就算合格的话,那封丘站必须达到95分”。
  
  据范蓓介绍,卫生部每年都会派督察组到封丘站视察;河南省卫生厅及新乡市通过数据联网,实时看到封丘站的运行情况;而封丘县卫生局则经常“不定期、不打招呼”地前往血浆站检查。
  
  新乡再设血浆站短期无望
  
  种种迹象显示,“贵州关停单采血浆站”事件之后,华兰生物加快了在河南拓展血浆站的脚步。
  
  范蓓估计,出于保障无偿献血的考虑,短时间内,政府可能不会批准其在新乡设立第三家血浆站。
  
  范蓓说,他们在继续向河南省争取的同时,还会在河北、山东等地寻求新浆站的获批。
  
  2011年8月,安康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呼吁说,河南省政府应该在新的《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中,增加布局单采血浆站。他称,作为河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华兰生物,“要做大做强,还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
  
  2012年2月,河南省政府公布了《河南省生物产业2012年行动计划》。该文件中提到,“重点拓宽华兰生物等企业血浆来源”。此后不久的河南省两会上,现任新乡市政协副主席的张琴等十名人大代表联名提议:调整河南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为华兰生物设置10家单采血浆站。
  
  2012年8月3日,安康陪同新乡市常务副市长王治通和副市长杨书廷,访问了美国西雅图的单采血浆站,“并对美国单采血浆站的规划设置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同年10月25日,安康在接受和讯网采访时详谈了这次美国行的感受。“西雅图五百多万人口有46个采浆站,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州的献血。”安康称,600万人口的新乡却只有封丘一个血浆站。
  
  2012年11月19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河南省卫生厅已同意其在新乡市长垣县设置一家单采血浆站。这是4年里,华兰生物在“大本营”拿下的第二家血浆站。
  
  在此期间,卫生部方面也相继释放出几条利好消息。比如,2011年底,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在公开场合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施血液制品倍增计划;不久后,卫生部下发通知,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内,实现辖区内单采血浆采浆量与血液制品需求量达到基本平衡的目标。
  
  上述利好加上第二家血浆站的获批,使外界一度对华兰生物在河南寻求新浆站持乐观态度。“河南新浆站的获批之路即将开启。”有机构称。
  
  但董薇称,华兰生物目前在河南已拥有2家血浆站,达到了此前“规划”的要求。他表示,2009年出台的《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于去年到期后,目前河南仍未出台新的规划,“在等卫生部出台总体规划”。届时新的规划是否增加单采血浆站的数量,这还要取决于“河南的实际以及省政府的要求”。
  
  疫苗业务“曲折”国际化
  
  疫苗业务随疫情波动、国内疫苗市场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华兰生物开始推进疫苗国际化。
  
  4月1日,受H7N9禽流感消息影响,生物医药板块已经被推升至板块涨幅榜的第一位,禽流感概念股纷纷涨停。当日,华兰生物收盘涨3.11%。4月3日,该股大涨6.47%。
  
  华兰生物的疫苗业务始于2005年。意识到主业单一和血液制品发展受限于政策等因素,2005年,安康开始推动华兰生物进入疫苗领域。
  
  早年供职新乡市地区卫生防疫站时,安康就与疫苗打过交道。2003年的非典,使他更加确切地看到了市场对疫苗的巨大需求。
  
  林小军是安康为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华兰生物请来的CEO。曾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了16年,之后又在两家公司主持过疫苗研发。2008年,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投产。当年,流感疫苗就实现收入0.73亿元,毛利率为67.28%,超过了当时血液制品58.75%的毛利率。
  
  由此,华兰生物主营业务由原本单一的血液制品变为血液制品与疫苗制品“并驾齐驱”。依照最新数据,2012年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分占华兰生物总体业务比重的3/4和1/4。
  
  2009年4月底,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暴发,并向全球蔓延。安康部署研制H1N1流感疫苗。年报显示,2009年,华兰生物流感疫苗业务取得7.14亿元的营业收入,较此前一年暴涨874%。在这其中,甲流疫苗贡献了6.19亿元,直接推动了华兰生物整体业绩“一飞冲天”。
  
  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退去,华兰生物甲流疫苗业务大幅下滑。2010年,其甲流疫苗收入为3.09亿元,同比大降51.81%;2011年,华兰生物甲流疫苗销售收入0.12亿元。
  
  目前,国内疫苗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企、民企和以全球制药巨头诺华为代表的外企等40多家企业,纷纷扎堆国内疫苗市场。该数字已占到世界疫苗生产厂家数量的一半。
  
  在此背景下,华兰生物开始推进疫苗的国际化。其在2012年年报中称,去年6月,其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预认证资料通过WHO初审;并于12月向WHO寄出样品,开始产品检测。
  
  “疫苗国际化的道路肯定是曲折的。”范蓓说,华兰生物将尽力把疫苗销售市场推向海外,这个目标很明确,毕竟“中国的疫苗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
  
  今年2月,林小军递交辞呈,辞去华兰生物董事、副总经理以及疫苗公司总经理之职。有投资者发帖称,林的辞职恰恰印证了此前“为加快疫苗产品的国际化,华兰生物或从诺华等跨国企业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外籍管理团队”的传言。对此,华兰生物称,这位前最佳CEO的辞职只是由于家庭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 缺血 困局